学院新闻
相关新闻Related News

学院新闻
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学院新闻 > 正文

廊坊首创 走向世界 生态型林菌循环经济模式大面积推广

时间:2012-09-06  来源:中国河北网


      成排的杨树下,分布着一个个穿着黑色外衣的简易小拱棚,棚内毛木耳、猪肚菇、灵芝等食用菌长势旺盛。它们外形不同,颜色各异,聚在一起堪称“蘑菇奥运会”。8月29日上午,在北京召开的第18届世界食用菌大会上,廊坊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侯桂森研究、推广的“生态型林菌循环经济模式”,让来自世界60多个国家的数百位专业人士折服。



      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,世界70%以上食用菌产自中国。2010年元旦,胡锦涛总书记考察的三河农业高新技术园区香菇生产基地,就是侯桂森提供的技术支持。



      食用菌产业的核心是把玉米芯、麦麸、锯末等大量农副产品下脚料,通过导入相应的菌种进而转化成优质蛋白食品(菇、耳)的过程。为充分利用林下资源,侯桂森从2003年起从事“生态型林菌循环经济”研究,2005年该项目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成果鉴定,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其林下菌类生产体系包括林地的选择、栽培时间安排、品种选择、小拱棚搭建模式、微喷浇灌系统布局等环节,并通过科技手段,将废弃菌糠转化为有机肥和饲料,减少了废弃菌棒对环境的污染,实现了回收再利用。



      “这项技术既利用了林下闲地,又能实现林菌互补共生,比另辟新地建大棚、温室,不仅省地,而且产品优质高效,使北方广大林下闲置土地变成高收入场所。”侯桂森介绍说。



      如今,这项新技术已经在北京、天津、河北、河南、山东、重庆、黑龙江、新疆等8个省(区、市)大面积推广。北京市通州区永乐店镇孔庄村是远近闻名的蘑菇专业村,每年种植菌棒130万,农民纯收入近300万元。



      “amazing(太神奇了)!”国际蘑菇学会秘书长Martmari Van Greuning女士惊呼。她说,国外都是工厂化栽培,机器调控虽节省人力但浪费能源,且品种单一。这种方法利用自然温差根据季节选择不同品种,中国首开先河,值得学习推广。

版权所有Copyright© 2012-2025 廊坊职业技术学院  备案号:冀ICP备14002776号-3  廊公备13100402000002/3